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快讯
【安徽商报】【长歌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 皖企“国际订单班”留学生:能来中国留学很幸运
发稿: 谷天祥  审核:谷天祥 发布日期:2023-09-20

9月7日下午,在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波拉昂孟都县的北苏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印尼姑娘宋美娜的工作很忙碌。她是办公室负责人事与薪酬管理的行政人员,会中文、懂业务,她还是中印同事之间沟通的桥梁。

外国留学生们体验中国文化

宋美娜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海螺集团海螺水泥印尼区域联合培养的首届“国际订单班”毕业生。在芜湖学习、生活三年,美娜学会了中文,拿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证,有了一份好工作,拿到了不错的收入,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毕业合影

为海外皖企“订单式”培养人才

在宋美娜看来,拿到奖学金,来中国留学,是人生中特别幸运的一件事。

2019年,安徽海螺集团海螺水泥印尼区域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启动“国际订单班”项目,海螺公司与印尼地方政府共同选拔优秀的印尼籍学生前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经过层层选拔,首批选派了11名学生,美娜和姐姐笛娜双双入选。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安徽企业走出国门。”印尼北苏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中林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中资企业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带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在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对本地化优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缺人才”成了制约企业“走出去”步伐的痛点。“优秀的翻译人才匮乏。印尼当地职业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会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非常缺。”

宋美娜在印尼北苏海螺工作

“国际订单班”应运而生。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管理学院了解到,为中资企业“订单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对“国际订单班”留学生采用“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完全基于企业在海外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目的是帮助留学生毕业进入中资企业后能快速上岗,满足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

2023年入学的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合影

企业需要什么 学校就教什么

“我一生永远都不会忘记到中国来的第一年。”2019年底的冬天,美娜和印尼同学们来到芜湖,正式开启为期三年的大学生活。一句中文都不会,美娜的学习从中文开始。

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订单班的留学生第一年进行中文学习,提高中文学习交流能力,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以后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第二和第三学年,在强化中文应用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最后一年还有实习,实习基地就设在海螺水泥国内分公司,留学生现场学习,感受企业管理和文化。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对标企业的实际需求,国际订单班的留学生主要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行政管理等专业学习。由于留学生中文水平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学生,专业课学习中一般采取单独编班模式,进行小班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尤其侧重专业性和实操性。

美娜学习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学年语言和文化课程13门,不仅有中文学习,还有文化体验及武术运动等课程,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第二、三学年专业课有22门,其中实践实训类课程的课时占比很高。

“订单班同学更多的专业课是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的。老师们会结合印尼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管理学院留学生管理科科长洪娟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技能教学一切以“学生用得上”为目标。移动通信技术迭代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不一样,老师教学中会调整教学重点。考虑将来学生进厂工作实际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网络布线,还要会修电脑。学生们不仅要会中文,更要了解中国文化,将来能适应企业管理。

首届国际订单班毕业生在印尼北苏海螺工作岗位上

在中国第一次看雪 学中文有点难

在芜湖学习的三年,美娜和姐姐笛娜是学校里出名的“姐妹花”。学习成绩优异,她在大二就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四级。“中文比英语难多了。汉语有四声,说得不准别人就听不懂。”“能通过四级很幸运,多亏了老师们的帮助。”

美娜是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她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也有很多机会去感受中国。在《中国日报》“我•中国和十四五”征文中,美娜讲述了自己在芜湖难忘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我们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节日,而且我们还有与中国学生和老师一起现场庆祝。”“六月,我们一起庆祝端午节,老师送了粽子给我们品尝。我们还举办了剪纸活动。秋天,我们同中国学生和老师一起庆祝中秋节,并分享月饼,交流文化。晚上,我们聚在学校的植物园里赏月,多么奇妙的经历啊……”

首届国际订单班毕业生在印尼北苏海螺工作岗位上

美娜喜欢吃火锅,爱上了螺蛳粉,至今对学校食堂念念不忘。在芜湖的第一个冬天,在苏拉威西岛长大的她第一次看见了漫天雪花。她和同学们激动不已,在大雪中拍照,发给远在热带的家人。

美丽的雪花也让美娜和同学们措手不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管理学院教师俞娟娟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印尼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同学们平时没有机会穿冬衣。来中国之前,也没有想到安徽这么冷。“没有一个同学有羽绒服,也来不及买。学校组织老师们捐出自己的冬衣,送给同学们御寒。”

“订单班”迎来新同学

2022年夏天,首届“国际订单班”11名留学生顺利毕业,不仅拿到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还全部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经过双向选择,11名毕业生全部进入印尼北苏海螺工作,就业率100%。

美娜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在印尼,进入中国企业工作是很好的选择。工作环境、收入,我都很满意。”和她一同回归的姐姐笛娜,也在北苏海螺工作,目前负责采购和销售工作。

国际订单班的留学生在上实训课

北苏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中林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印度尼西亚,像海螺等大型中资企业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管理也比较人性化,非常受当地年轻人欢迎。“大型中资企业提供的收入普遍超过当地平均水平,部分岗位甚至能达到当地政府科长、局长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中国企业很多还提供餐饮、住宿。”

首届11名毕业生在生产、销售、行政等岗位上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从一年多的岗位锻炼来看,留学生勤奋好学,融入企业较快,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充分认同。” 孙中林告诉记者,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三年以后,留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和技能,对中国文化和中资企业管理有较好的认同,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

国际订单班的印尼留学生们

企业对他们还有更高的期待。北苏海螺全面推进实施“丝路人才计划”,构建96丝路人才培养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以员工本地化率90%为目标,稳步减少外派中国籍员工数量;以管理本地化率60%为目标,扩大外籍管理团队规模。” 孙中林介绍, 目前北苏海螺已初步实现管理本地化率60%的目标,但是在中层及以上管理层级上还需进步一突破。“对于这批留学生,公司下一步将安排他们在重要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希望他们能逐渐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首届国际订单班毕业生在印尼北苏海螺工作岗位上

联合派遣留学生在印尼当地政府和群众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国际订单班”还在培养更多的丝路人才。9月7日上午,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室里,印尼留学生海丽莎、宋书阳、李不言和范丽妮正在上课。他们是第二届国际订单班的留学生,今年5月刚刚入学,已经能听说简单的汉语,毕业后去印尼海螺工作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印尼小伙李不言已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清晰的规划。“我想毕业以后先从一线工人干起,然后通过努力升职,成为很优秀的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